根據徐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市政府關于表彰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決定》(徐政發〔2010〕72號),我校共有37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8項。名單見后。
本屆全市共評出獲獎項目88項,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48項,決策咨詢獎5項。我校申報總數98項,獲獎比例為37.8%,社會科學處獲組織工作獎。
(一等獎5項)
序 號 | 申報人 | 成 果 名 稱 | 學 科 | 成果種類 | 備注 |
1 | 陳 洪 | 佛教與中古小說 | 文 學 | 著作 | |
2 | 魏本亞 | 語文教育研究方法論 | 教育學 | 著作 | |
3 | 張明新 | 憲政與法治的中國語境 | 法 學 | 著作 | |
4 | 劉行芳 | 新聞法治與新聞倫理 | 新聞與傳播 | 著作 | |
5 | 蔣昭俠 | 產業組織問題研究----理論·政策·實踐 | 經濟學 | 著作 | |
(二等獎14項)
序 號 | 申報人 | 成果名稱 | 學 科 | 成果 種類 | 備注 |
1 | 趙興勤 | 趙翼評傳 | 文 學 | 著作 | |
2 | 朱存明 | 美術考古與藝術美學 | 藝術學 | 著作 | 以第二作者申報 |
3 | 江 南 | 語言文字應用專題研究—邏輯與修辭 | 語言學 | 著作 | |
4 | 石海兵 | 青年價值觀教育研究 | 馬克思主義 | 著作 | |
5 | 劉 琳 | 《資本論》的經濟倫理思想研究 | 哲 學 | 著作 | |
6 | 姚正海 | 高技術企業業績評價問題研究 | 管理學 | 著作 | |
7 | 蔡國春 | 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 教育學 | 著作 | |
8 | 邵盈午 | 清華四大導師 | 教育學 | 編著 | |
9 | 劉秉果 | 中國古代足球 | 體育學 | 著作 | |
10 | 朱 舜 | 泛長三角區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蘇經濟創新發展 | 經濟學 | 著作 | |
11 | 李厚廷 | 積聚與整合—轉型期國民經濟問題研究 | 經濟學 | 著作 | |
12 | 曹志梅 | 區域圖書館聯合體及其構建 | 圖書 | 論文 | |
13 | 劉廣登 | 憲法責任論 | 法 學 | 著作 | |
14 | 周 棉 | 留學生與中國的社會發展 | 歷史學 | 著作 | |
(三等獎18項)
序 號 | 申報人 | 成果名稱 | 學 科 | 成果 種類 | 備注 |
1 | 王 鋒 | 蘇北農業現代化之路:農村生產發展典型經驗研究 | 經濟學 | 著作 | |
2 | 代建軍 | 課程制度創新 | 教育學 | 論文 | |
3 | 楊緒敏 | 論清代學風及學者治學方法的變化 | 歷史學 | 論文 | |
4 | 孫紅旗 | 殖民主義與非洲專論 | 歷史學 | 著作 | |
5 | 馮 茜 | 英國的石楠花在中國:勃朗特姐妹作品在中國的流布及影響 | 文學 | 著作 | |
6 | 沙先一 | 清詞的傳承與開拓 | 文學 | 著作 | |
7 | 黃德志 | 20世紀30年代海派文學研究 | 文學 | 著作 | |
8 | 張文德 | 王昭君故事的傳承與嬗變 | 文學 | 著作 | |
9 | 葉正渤 | 上古漢語詞匯研究 | 語言學 | 著作 | |
10 | 歐蘭香 | 關于纏聲等一組音樂術語的辨析 | 藝術學 | 論文 | |
11 | 徐元善 | 論基層政府決策倫理的失范與制度安排 | 政治學 | 論文 | |
12 | 仲兆華 |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問題及根源 | 政治學 | 論文 | |
13 | 李存芳 | 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衰退礦區戰略轉移的前提研究 | 管理學 | 論文 | |
14 | 婁崢嶸 | 我國行政系統實現自組織演化的路徑分析 | 管理學 | 論文 | |
15 | 陳 琳 | 蘇北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發展戰略研究 | 教育學 | 論文 | |
16 | 曹典順 | 論現代性的合法性(哲學學會申報) | 哲學 | 論文 | |
17 | 賈廣惠 | 論傳媒消費主義對公共性的瓦解 | 新聞與傳播 | 論文 | |
18 | 何正霞 | 經濟開放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的實證分析 | 經濟學 | 論文 | 以第二作者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