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江蘇省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江蘇師范大學召開,來自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70余位教育專家、人工智能專業學科帶頭人及一線教師參加會議,為推動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新思路。本次會議由江蘇省計算機學會主辦,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省教育智能技術高校重點實驗室承辦。
江蘇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蔡國春致歡迎辭,代表學校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向蒞臨會議的專家學者致以誠摯歡迎。他詳細介紹了學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探索實踐與學科建設成果。蔡國春指出,師范類高校肩負著培養未來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江蘇師范大學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改革,主動順應科技時代發展、充分提升師范生核心素養。他期待與會嘉賓通過研討凝聚共識,為教育現代化發展貢獻智慧;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秘書長金瑩代表學會對省內外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學會多年來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融合與教育創新,師范類高校在該教育中肩負獨特使命,需讓師范生掌握知識技能并探索融入教學場景。此次研討會將凝聚各方智慧,在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方法創新等核心議題達成共識,推動高校間交流,促進學界與產業界協作,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教育成果。
研討會上,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秘書長、南京大學金瑩教授,教育部計算機課程教指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吉根林教授和江蘇師范大學周曉云教授分別作了題為“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構建探索與實踐”“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的思考與探索”和“江蘇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基礎》課程建設探索”的主題報告。金瑩首先系統闡述了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邏輯,結合南京大學的教學實踐,分享了從知識架構到實驗模塊的一體化建設經驗,為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吉根林聚焦教學方法論創新,介紹了本人對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的思考,討論了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通識課程之間的關系與改革舉措,探討了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分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實驗設計,介紹了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周曉云則以《人工智能基礎》課程為樣本,詳細介紹了課程建設中的痛點突破與特色創新,包括校企合作開發實驗平臺、融入教育場景的項目化學習設計等,引發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在人工智能通識課實驗演示環節,智慧教育學院AI通識教育實驗教學團隊現場展示了基于教育場景的AI應用案例,直觀展現了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在現場互動環節中,圍繞師范類高校AI通識教育的定位與特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和跨學科人才培養等議題,受邀專家與參會人員展開熱烈討論。
本次研討會以“改革?創新”為主題,通過前沿報告、實踐展示與深度研討,全面梳理了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挑戰,為后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會議的成功召開不僅促進了高校間的經驗交流,更標志師范類院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邁出了協同創新的重要一步。未來,各校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深化教學改革實踐,共同培養具備AI素養的新時代師范人才,為教育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審:董永權,二審:吳向裕,三審:殷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