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江蘇師范大學教育部語言學虛擬教研室、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主辦的“國際中文智慧教學助力數字中文建設研討會”在徐州成功舉辦。此次研討會響應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數字中文建設 推進語言文字信息化發展的意見》,聚焦國際中文智慧教學如何賦能數字中文建設這一核心主題,來自教育部語信司、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20余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和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與國際中文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
開幕式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江蘇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楊亦鳴教授主持。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芮國強致歡迎辭,對出席研討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芮國強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我校在語言文字智能化領域所取得的成果,期望本次研討會成果能更好地服務全球漢語學習者。
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二級調研員郭新宇致辭,強調要深刻把握省教育廳《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文件精神,面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各高校須搶抓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機遇,積極作為,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貢獻力量。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規劃協調處陳福康同志作工作交流,深入解讀了《意見》“明確融的核心導向、突出新的任務體系、細化實的工作舉措”的三個特點與未來工作目標,并對數字中文建設背景下的國際中文智慧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即要立足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全局,以智能化語言教育賦能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核心支撐。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劉利教授致辭,指出國際中文智慧教學是數字中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率先以前沿交叉的文科實驗推動創新拔尖新文科人才培養,走在全國新文科改革前列,近期又落地了江蘇高校首個百億級參數大語言模型“華章漢韻”、順利開設了語言智能技術微專業,為推動國際中文智慧教學提供了寶貴樣板。
研討會包括主旨報告、數字資源建設專題研討、專業建設座談會等三個主要環節。在主旨報告環節,共有12位專家教授深入解讀了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國際中文教育的各個層面。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劉利教授作了題為《國際中文智慧教育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的報告,指出國際中文智慧教育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技術集成、資源建設等多個方面通盤考慮,進而促進國際中文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史金生教授作了題為《語言智能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應用》的報告,重點討論了以ChatGPT、DeepSeek為代表的語言智能技術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具體應用,為國際中文教師正確認識和使用語言智能技術提供參考。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周小兵教授作了題為《國際中文數智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應用與評估》的報告,分析了傳統資源庫的不足,提出了基于AI的“建設-應用-評估”一體化的資源自動迭代建設路徑;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曹秀玲教授作了題為《人工智能之于國際中文教育:挑戰與機遇》的報告,從挑戰和機遇兩方面探討人工智能對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影響及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國際中文教育人工智能應用策略;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培育)漢字漢語研究與社會應用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宋繼華教授作了題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才培養、學術研究與學科發展》的報告,針對AI變革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在人才培養、師生學術成長以及院校學科發展方面亟需面對和解決的主題和難題,闡釋了問題解決之策;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劉久明教授作了題為《AI賦能隱喻能力培養研究——以國際中文教育為例》的報告,指出智能技術為推動隱喻教學從詞義解釋到意義建構提供了新的解決路徑,同時也要重視技術嵌入帶來的新挑戰;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理論分會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謝曉明教授作了題為《大語言模型在國際中文教育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的報告,聚焦大語言模型在國際中文教育寫作教學中的全流程創新應用,探索智能技術與語言教育深度融合路徑;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曹賢文教授作了題為《“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賦能國際中文教育課程實踐》的報告,構建了“技術輸入—創新輸出—風險調節—目標實現”的AI應用機制模型,為“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文社科課程改革提供了參考;江蘇師范大學人事處處長、楊現民教授作了題為《人工智能驅動智慧教學的新圖景》的報告,闡釋了智慧教學的基本概念、架構、理念與樣態,展望了人工智能驅動下“人機協同教學”智慧教學新圖景;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王為民教授作了題為《AIGC與國際中文教育場景構建》的報告,展示了在“師-生-機”三元協同模式下,AIGC從個體實踐轉化為體系優勢的頂層設計與革新辦法,為實現大規模、深層次的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可行路徑。
在“數字資源建設”專題研討環節,來自高校與知名行業企業代表圍繞AI工具賦能與實踐生態重構、AIGC時代數字內容人才培養、“教學評一體化”AI教材新思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建設”座談會由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院長朱祖德教授、李明晶教授主持,華僑大學、江蘇師范大學、徐州醫科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等單位代表參與研討,專家們聚焦國內外實習實訓標準、師范認證、培養方案修訂與課程體系建設等議題,一致認同在AIGC時代亟需重構課程體系并強化產教融合。
此次“國際中文智慧教學助力數字中文建設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人工智能賦能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為破解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楊亦鳴教授表示,本次會議不僅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學術橋梁,更是推進數字中文建設的行動起點,將為國家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貢獻更大力量。
(一審:朱祖德,二審:吳向裕,三審:殷子鈺)